滔滔灌河涌春潮 丁 东/文
曾经,灌河于我而言,只是电子版江苏地图上的一条蓝带,带着神秘,令人遐想。近期与灌河邂逅,一番身临其境,终生铭记难忘。 灌河,古称北潮河,当地人称大潮河。相传,明代作家吴承恩曾乘舟顺灌河而下,渡黄海至花果山,一路实地采访,留下了《西游记》“二郎神大战灌江口”一段经典故事。 全长74.5公里的灌河,是江苏省唯一一条在干流上尚未建闸、天然入海的潮汐河道。她像一条欢腾的银色巨龙,奔流在广袤坦荡的苏北平原上,奔向属于她的诗和远方。因其河宽水深,四季不冻,是终年可以通航的“黄金水道”,故被人们称作亚洲的“鹿特丹”、中国的“莱茵河”、“苏北的黄浦江”。 滔滔灌河,以美丽风光名闻遐迩。在灌河诸景中,最为罕见、最为神奇的当属“灌河赏鲸”。据《响水县志》记载,每逢闰年的七八月间,被称为大鱼的鲸,数十条并列成队,连绵二三里,随潮水而上,或翻滚,或游弋,或吐水,若沉若浮,浩浩荡荡,犹如兵勇为官轿鸣锣开道。随后,又在层层浪花和腾腾雾气的笼罩下向东游去。鲸群过处,浪涛拍岸,不时引起岸上人的喝彩。此情此景,诞生了“大鱼拜龙王”的民间传说。 除“大鱼拜龙王”外,说起灌河,人们不能不提及“虎头潮”。“虎头潮”是难得一见的特殊潮汐现象。昔日诗人以“开山山外起涛头,百丈纷飞涌急流,作势每凭风雨籍,横空一色水云浮”描绘其壮观景象。因河口外宽内窄,潮汐落差大,潮水彼起此落,轰鸣之声,势如惊雷,声震数里之外,成就了“响水”之名。每逢观潮佳期,数以千计的观潮者汇聚河口岸堤,观赏这一自然奇景:远处,潮水呈一条条白练,由远及近,呼啸而至;及至近河口处,潮水前呼后拥,形成一道道浪墙;进入河口,则势如排山倒海,数米高的潮波一浪推一浪,一澜高一澜,如一只只下山猛虎,正应了“滔滔浊浪排空来,翻江倒海山为摧”诗句。 “虎头潮”来去匆匆,并无规律可循,它既是一种自然现象,又是一个自然之谜,有待气象、地震、海洋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探索、研究。相信经开发、推介,“虎头潮”必将成为引游人纷至沓来的自然美景。 “大鱼拜龙王”也好,“虎头潮”也罢,这条“母亲河”带给沿岸百姓的不仅有人文景观及航运功能,因其水质较好,更盛产鳗鱼、螃蟹、梭子蟹、四鳃鲈鱼等多种水产品,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。 天不愧人以雨之,地不愧人以河之。与灌河的邂逅,源于今年五月的一次出差机会。到响水已是深夜,第二天起个早,专程去看看传说中的灌河。暮春时节,迎面的风早已褪去了冷意。从车上下来,兀立眼前的灌河大桥,气势雄伟,巍峨壮观。该桥1986年4月动工,1987年9月通车。时任国务委员、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为大桥题写了桥名。可见,此桥非同寻常。 登临大桥,一长条泛着银光的宽阔丝带,整个地迷离朦胧,不惊不咋地呈现在眼前。此时,绵柔的暖阳穿透了天边的云翳,穿透了远处的薄雾,忙乱收纳着露珠和黑夜尚未褪尽的黑。灌河一如刚从卧姿中起身、带着梦意的美人,在片刻歇息后,渐渐明朗。着一身多彩长裙,在浓密的长发笼上银色发带,是那么的恬静、那么的优雅。 下桥,漫步河岸,吮吸着温暖而带有甜味的空气,浑身的毛孔扩张开来,让人倍感舒适与惬意。环顾四周,眼前的风景,是船与水的组合、植物与水的组合。青葱的野苇,在风中齐刷刷摇摆,生长着、自由着、快乐着。抬头,一派迷茫的混沌中,矗立着片片楼群,笔直而坚挺,一种倔强,一种伟岸,犹如列队接受检阅的将士。时隐时现的塔吊,牵引着大地的不安。伴随着脚步的移动、时间的推移,体味着业已久远的宁静与温馨,阳光正变得明亮起来,缓缓浸入了领口、袖口,让人升腾起暖意。灌河以3D油画的姿态,舒展着锦绣,抒发着万种风情。 驻足凝望河面,几只白鹭,怆然掠过。光芒的丝线,拽曳着水面的波纹,宛如在偌大宽阔的缎面,织着金色的鸳鸯。不知名的水鸟,啁啾两声,若即若离,享受着属于他们的自由和恬淡。河岸上,无名的花草随风摇曳;身旁,那一棵棵白杨、槐树、柏树、垂柳等,迎风而立,激情萌发,生机盎然。这里,没有一棵树是无名的,没有一株草是多余的。此情此景,不禁让人穿越了时光隧道,似乎听见了风中低语,听见了与命运有关的定势,所有的渴望,化作云烟,化作风中的花,天空的蓝。 俗话说“女大十八变”。如果说十多年前的灌河,还是个懵懂无知的“乡野女娃”,现今的灌河,早已脱落成一个楚楚动人的“大家闺秀”。 君不见,近年来,响水、灌南两县,充分挖掘资源优势,正加快打造灌河风光带。南岸的响水,投资22亿元,按照“依河建城、以河美城、水清岸绿、和谐宜居”的思路,着力把灌河风光带建设成集特色商业、休闲娱乐、文化活动、观光旅游为一体,具有响水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的多元化城市单元。北岸的灌南县,采取政府牵头、市场运作、群众参与的方式,加快推进文化广场、节点公园、木栈桥亲水平台等风光带项目建设。灌河正以她的十八变,乃至二十变、三十变,展现灵性的美、自然的美、人文的美。 有位哲人说,有一条活水绕城,乡愁便有了长久的滋润。徜徉在灌河连绵的水景中,享受着“灌河春潮”“渔舟夜月”“樵径晚风”等文蕴深厚的“灌河旧八景”,享受着“大桥雄姿”“巨轮起航”“云梯绿海”等现代气息的“灌河新八景”,那是一种多么独特的体验?——好一个景观之河、生态景区!好一个人文之河、城市绿廊! “如诗似画母亲河,碧水绿妆新响水。”与灌河的邂逅,何尝不是与自然的深情拥抱,何尝不是与春天的浓情约会。转身告别的一刻,心底的泉水叮咚有声。
丁学东,笔名丁东,男,1967年出生,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。现任江苏省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。联系地址:邮编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中路28号(市政府大院内)张家港市政协。手机及微信13776241518。邮箱:1790286566@qq.com。身份证310107196704101230.
|